close

今年十月天氣不像往年那麼炎熱,非常適合出遊。居庸覺得這麼好的天氣只待在家裡練琴的話,無法開拓心胸與眼界,不可能把琴彈好的,於是去看了許多場表演。

 

第一場是希斯金的鋼琴獨奏會。他去年就來台演奏過,這次又來炫技行程。我覺得他把舒伯特即興曲彈成高速練習曲,有點不可思議。但舒伯特的奏鳴曲彈得中規中矩,還不錯。德布西的棕髮女郎普普,快樂島比較好。下半場的普羅高菲夫曲目是我期待的,不管如何是我比較喜歡的。至於安可曲,梅特納的 Forgotten Melodies op38 no.6 美到不行。但蕭邦圓舞曲就覺得還好而已(他蕭邦大賽也只得第六名),至於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我忘了彈得如何。

 

 

然後去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尼貝龍指環最後一部歌劇 : 諸神黃昏。前幾年那三部我都錯過了,這次總算趕上終曲。整體來說還不錯,至少對我這種少聽歌劇的外行人來說是如此。陣容龐大,特效很多,就票價來說很划算。演出最佳的是演男中音的哈根,他渾厚的嗓音讓我幾度誤以為他用麥克風接喇叭播音。女主角也不錯,但那男高音我就不太喜歡。

 

接下來是一日兩場音樂會: 下午場的 NSO 木管五重奏(+鋼琴), 及晚上的 TSO 馬勒千人交響曲

我一直很喜歡木管五重奏的組合。由於五把樂器音色不同,音色帶來的豐富變化不是弦樂四重奏可比的。這次是NSO 副首席組合,表演也很精采。居庸也分不出首席組合與副首席組合是否有高低之別。普朗克的六重奏我很喜歡,只是曲目包含兩首貝多芬的樂曲,有點美中不足。六位音樂家只有雙簧管演奏者是男生,不知會不會有點不自在? 另,法國號的劉品均很年輕啊!

至於TSO 的千人交響曲,我是首次聽現場。國家音樂廳整個舞台站得滿滿的,應該有五百人以上吧? 加上由馬勒專家殷巴爾指揮,覺得聽這場太超值的。整場座無虛席,無論是馬勒愛好者,或是像我這種湊熱鬧的都來齊聚一堂,足見大家都很期待。台北市交這場演出的水準我覺得比過往好,但仍有許多可以再提升的地方(就跟我們練鋼琴一樣,哈哈)。這場的獨唱者實力不凡,聲音沒被樂團壓制,水準明顯比樂團高。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再去聽一聽。

 

Inbal 指揮東京大都會指揮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八

 

再來的是 NSO 與陳銳的鋒芒新銳音樂會。演出韋尼奧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國人余忠元創作歌聲之谷,以及柴可夫斯基第三交響曲。由年輕指揮家張宇安指揮。年輕的作曲家於樂曲結束後也登台向觀眾答禮致謝,掌聲十分熱烈。歌聲之谷我覺得寫得很精彩,將來應有機會再次演出,或是灌錄 CD。小提琴協奏曲部分太過炫技我比較不欣賞,安可曲,尤其第一首 Waltzing Matilda 讓人非常感動。帕格尼尼的隨想曲當然也征服聽眾。尤其第五號那首速度快慢起伏很大,與其他小提琴家的演出非常不同。

 

聽完音樂會再來看芭蕾舞: 衛武營歌劇院,由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全本芭蕾舞。看解說才知這個熟悉的編舞版本原來就是由該舞團編舞於 1963年世界首演並大獲成功。沒想到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演出。雖然演出人數不多,但依然能把本劇精神演出。而且由高雄市交響樂團現場伴奏演出,比放錄音帶好太多了。只是因票價不斐,且兩場都在高雄演出,賣座不算很好,非常可惜。我很喜歡這部普羅高菲夫音樂的芭蕾舞,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請國際名團在台北演出,拜託別老演天鵝湖了。

 

衛武營音樂廳據說是國內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也是國內唯一一座葡萄園式音樂廳。為此也聽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解音樂會: 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你聆賞衛武營 。徐亞英是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的聲學設計師,參與百座國際各地文化演出與展覽場地的設計,是大師級的人物。加上NSO現場為聽眾示範不同空間,座位的演出音響效果,而且音樂會分成三段,讓聽眾有機會換座位欣賞。絕對是一場就算你有錢也不一定聽得到的特別表演,當天的門票也幾乎完售。最後聽到一場與台北國家音樂廳完全不同音響效果的柴可夫斯基第三交響曲,讓人十分滿足。

 

力晶美學藝堂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主題講座 : 這場音樂會講座,是由愛樂電台知名的節目主持人刑子青主講。因為在愛樂電台聆聽多年他那帶有磁性的嗓音,也因準備聆賞十一月的大會堂管絃樂團演出,因此特地參加想親眼目睹一下這位大哥。不料刑先生比我想像中年輕不少,現場主講的聲音也比較高亢,與電台裡低沉溫柔的嗓音有別。果然凡事都有讓人出乎意外的機會。這場主要是介紹演出的幾首曲子,與作曲家的生平軼事,而不是樂團與指揮的故事。現場用音響播出許多即將演出的音樂片段,可惜音響不夠理想,還是聽現場好了。

 

壓軸的是月底的費城管絃樂團演出,我聽的是第一場與2015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得主趙成珍合作的演出

在我小時候,奧曼第指揮此團以費城之音聞名,這次終於有機會現場欣賞(但也是忍痛購票)。趙成珍彈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覺得彈得十分精采。安可曲是蕭邦升C小調夜曲遺作。下半場是老牌知名交響曲德弗札克第九新世界。原本認為新世界是芭樂曲,但結果相當好,尤其第二樂章聽得有點熱淚盈眶。深情感人的慢板樂章,不禁讓我回憶起26年前,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首次來台演出的新世界(另一首是布拉姆斯第四,這次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絃樂團也將演出)。不知不覺當中,1/4 個世紀竟已從自己的生命中流逝。

樂團也給了一首安可曲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結束後指揮俏皮地用中文說 "歡迎明天再來",發音還很標準呢! 可惜我阮囊羞澀,第二天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與馬五,只好禮讓給其他愛樂者享受了。

 

尤金奧曼第指揮的新世界

 

你看我南來北往到處趕場聽現場表演,還有時間練琴嗎? 當然,當然大受影響。所以本月進度停滯,實屬正常。事實上下個月的音樂之旅依然滿檔,所以練琴的進度要到12月才能逐漸回到正軌。不過,我們學琴本來就是因為熱愛音樂。若為了練琴而拒斥欣賞,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會
    全站熱搜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