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去聽了一場廖皎含老師的鋼琴獨奏會。這是廖老師今年八場解說式音樂會的第三場。台上除了鋼琴,也還有簡報的螢幕,真的是把音樂會當教室來上課,但示範演奏部分,依然是貨真價實的獨奏會。
洋娃娃之夢 (開場)
德布西: 小黑人
黑娃娃步態舞,選自《兒童天地》
老頑固,選自《兒童天地》
柯普蘭:貓與老鼠
卡巴列夫斯基:小奏鳴曲,作品13
孟德爾頌:無言歌,作品62之6〈春之歌〉
無言歌,作品30之6〈威尼斯船歌〉
蕭邦:降G大調圓舞曲,作品64之2
舒曼:兒時情景,作品15 (13首)
安可曲 蕭邦A大調圓舞曲,馬水龍的一首中國民歌變奏曲(抱歉曲名忘了)
原本的曲目安排事先浪漫派後印象現代樂派,但演出時前後對調了。廖老師解釋說這是因為浪漫派的樂曲往往左手的和弦手指得跨得比較大,無論是和弦或分散和弦,而右手甚至更加困難,所以他把浪漫派曲目安排在後面。若由這個觀點推論,成人學琴因為手較大可彈八度或更多,是不是可以跳過古典巴洛克音樂直接彈浪漫派樂曲呢? 呵呵! 可以是可以,但所需技巧真的比較困難。不過居庸覺得,現代樂派的音樂更加包羅萬象,許多樂曲只會更複雜,決不會比較容易,但也有新古典主義曲風或某些較本土民謠風格樂曲相較彷彿在技巧上容易一點,的確可以先學。像卡巴列夫斯基的曲子是為兒童學習而創作,的確照顧到小手的需求。
解說的內容坦白說很容易懂,絕非深奧難懂的理論公式。無奈每項彈琴技術了解只需五秒鐘,熟練卻需無數功。鋼琴真是自虐神器啊!
這次演出使用音樂廳新的史坦威平台琴,音色很美但又氣勢雄渾,廖老師也很滿意。不過與上次一樣,曾有三次放踏板時出現奇怪的尾音。不知是採放踏板的方式造成的,還是琴本身的問題? 不過,這台琴也常常在音樂廳(大廳)演出使用,譬如前一週張昊辰彈奏莫札特第20號鋼琴協奏曲,那次我倒是沒發現這問題(是古典派鋼琴曲少踩踏板嗎?)
這次居庸買了節目單,才發現內容很特別。並非介紹作曲家生平與演出樂曲相關背景,而是學琴導向的資訊: 包括每首演出樂曲的
(1) 練習重點 譬如切分音的正確彈法,雙手交錯,不同的和聲轉換 等等。其實這些重點,也就是彈琴所需的技術,我們花了無數光陰練習,就是為了學會與運用這種種彈琴的技術吧?
(2) 輔助教材 彈奏此曲前得先修教材曲目。譬如降E大調音階爬音終止式,徹爾尼139 第67首,布爾格彌勒25首練習曲的第18首等等。
(3) 建議聆聽 (相關曲目) 譬如哈察都量的練習曲,建議聽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等。
另外還附了一張曲目相關術語,包括音量,速度,表情記號的意義,羅列了當晚演出曲目所需的相關術語。非常特別,果真是十足鋼琴彈奏教學導向。
舒曼的兒時情景每一首都很短,但一共13首,平常在家裡聽CD,很難得專心的聽完全曲,這次音樂會總算一次聽完。看老師標記彈奏此曲包含三聲部四聲部架構,最好彈過巴哈三聲部創意曲再來。居庸很汗顏,聽了半天竟沒能聽出曲子裡有那麼多聲部(兩聲部當然有),也許是因為有些聲部是和聲/伴奏聲部,而不像巴洛克音樂不同聲部是獨立旋律線聲部,比較容易聽出來。但無論如何,居庸了解到學習此曲,最好還是先將基礎打好再來才能事半功倍。
節目單內容顯然是廖老師依據多年較學經驗精心製作,限音樂會發售的資料,因此居庸不便轉載。學琴的朋友若有興趣也還有機會。這系列演奏會還有五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google 一下 聽聽 彈談─廖皎含鋼琴獨奏會系列。而第四場就在 6/9 ,演出曲目已經相當困難了,居庸很好奇講解的內容是否會跟著艱深起來?
參考文章: 廖皎含鋼琴獨奏會系列 聽聽 彈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