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琴不能只看規格與價錢,一定還得實際試琴才行。但對沒學過琴不會彈琴的買家來說,怎麼試琴是個頭痛的問題。

 

如果有會彈琴的朋友或老師幫你試琴,當然最理想。但琴行擺出來的琴通常有限,沒法展示齊全的琴款,你的朋友再好,也很難幫你到各店一一試琴。因此,自己還是得先做功課,先淘汰不適合的候選者,再請人幫忙做最後的選擇。

 

試琴最需知道的是音色/音響與觸鍵,音色與音響要你喜歡能接受,觸鍵與手感要像真琴或是好彈。

 

關於音色,可從兩種角度來看。一是好不好聽(喜不喜歡),二是像不像真的琴聲。前者很直覺,不需要專家告訴你哪個好聽。就像你吃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或牛肉麵,你的感官會告訴你哪個好。但最好高中低音都彈彈看,踏板也踩踩看。多數的琴(即使是鋼琴),中音域都好聽,但高低音就不同,可能有尖銳混濁有雜音或高低頻量感少的問題。尤其電鋼琴用的喇叭預算有限,在高低頻方面的表現多半會打折扣。

 

不同品牌的電鋼琴音色不同,就像不同品牌的鋼琴音色也不同。許多台灣人比較習慣山葉的琴音(覺得那才是真實的鋼琴聲),可能因為在台灣最常聽到的就是山葉的鋼琴聲,但那不一定代表最好聽或最正確。最好不同品牌的頂級琴款都聽聽看,你不妨用你的聽覺感受選擇選擇最喜歡的琴音就好。我自己覺得歐洲的名琴,無論哪台都比台灣兩大品牌的琴好聽得多(YAMAHA CFX 我沒聽過除外)。

 

至於聽起來像不像真的鋼琴聲,最簡單的方法是試彈傳統鋼琴。有些店家同時展示銷售電鋼琴與傳統鋼琴,譬如各地的功學社,中壢的繆思樂器。你就可以現場比較一下琴聲有何不同。若店家同時展示平台琴與直立琴,務必試彈看看的平台琴的聲音為何。一般琴行擺的是平價直立琴,但電鋼琴通常收錄頂級平台琴的聲音,平台琴的琴弦較長共鳴較好,通常更好聽也更震撼。所以要比較的話,當然比好聽的平台琴琴音,而不是比共鳴較差音質較差的直立琴。

 

如果你有機會到大型音樂廳例如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聽演奏會,請別錯過機會,因為你可以聽到世界名琴的美音。就我個人的經驗,約有九成機會聽到 Steinway & Sons 史坦威的琴音,偶而有機會看到 Bosendorfer (貝森朵夫)與 FAZIOLI (法吉歐利),理論上也有機會聽到山葉的旗艦CFX琴,可惜我還沒見過。至於一般演奏廳能看到的大致都只是 YAMAHA 或 KAWAI的一般平台琴而已,但也都比直立琴好聽。最糟糕的大概是音樂教室裡的教學用直立琴,幾乎沒有一台音是全準的,泛音好聽的,能不比那裏的琴最好。

 

如果沒機會去聽演奏會,也可聽音響的鋼琴音樂來比較。但最好聽古典鋼琴曲,別用流行鋼琴曲比較。因為後者經常用合成器演奏錄製,並非真實鋼琴聲音。此外,盡量找好一點的音響(一套至少十萬以上),或用好一點的耳機(單價至少萬元以上)來鑑賞,以免失真過大。此外,也要多聽幾張,接觸不同的鋼琴聲。或者,你在 YouTube 找不同品牌名琴的演奏錄音聽聽看,音色各有美妙不同,聽過當能理解美好的聲音不是只有一種。一旦你真的聽過演奏廳的名琴或百萬音響播放的鋼琴音樂,你恐怕會對一般直立鋼琴琴聲的好感度大打折扣,甚至對自己過去堅持再爛的鋼琴聲都比電鋼琴聲音更好的信念產生懷疑。無論如何,有了這個聽音的基礎,你可以用以比較電鋼琴的琴聲。但最好比較親手彈琴鍵的聲音,而不是預錄的展示琴音。我個人的經驗是,你往往彈不出來展示的琴音。

 

音響方面,最簡單的測試法就是測試相同音源的不同等級的琴,比方說 CLP-685比635,或 YDP-163。高階琴通常喇叭較好(可參考規格),擴大機的瓦數較大,能將相同的聲音推得比較好。就像家用音響通常比手提音響好聽。你可以試彈音階就好,聽聽不同等級音響的差異。自己再評估一下其差異值不值那個差價。音響通常是以聲音論價錢,而不是以零件成本論價錢,所以不能說聲音只好一些價格高那麼多是搶錢。沒人逼你買更貴的琴,你得自己評估值不值得。然而子曰: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再美的聲音,聽久了習慣之後,可能不再覺得好聽而有失落感。然一旦你聽到較差的聲音,多半立刻知道優劣。

 

觸鍵的部分,最簡單的是比琴鍵重不重。多半彈彈看憑感覺就知道了,若擔心觸感無法掌握,也可拿個80g左右的東西當砝碼放在相同琴鍵上比較看看。CLP-685的琴鍵比CA97重,所以你可看到砝碼可以壓下河合的琴鍵較深,但壓不太下685的琴鍵。但當然,琴鍵較重也不一定更好。好彈,彈得順的琴鍵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同樣重量的琴鍵,有得按下去感覺很順,有的則有阻力感,有的可能覺得Q,這個各家鍵盤的設計不同有關。你可選擇覺得比較像鋼琴的,也可選擇彈起來比較順的。

 

其次,可看琴鍵回彈的速度,這會影響到你連奏相同琴鍵的速度。不過最重要的,應該是琴鍵的靈敏/敏感度(用語也許不正確),亦即你用不同力量/速度彈,琴聲的音量與音色差異。層次越多,能表現的空間越大,代表觸鍵越好。當然,這觸鍵與真琴的差異越少越好,否則轉換鋼琴與電鋼琴時不容易適應。這也是為何較高等級的琴,會強調擒縱裝置,逐鍵配重等等。但此處的逼真與否,恐怕只能請擅長彈琴的朋友或老師幫忙了。

 

再來,可看看彈奏位置深淺的不同,所需指力的改變程度。通常琴鍵越長越接近真正的平台琴,你會覺得深淺差別越小越好彈,也越好控制。另外,也注意一下琴鍵表面的材質,是否容易讓你手滑,或留下汗漬。

 

若您會彈琴,當然親自彈奏鋼琴曲最能感受觸鍵的好壞。不妨彈奏音域較廣,動態較大速度較快的曲子,做性能測試。也要試試看踩不踩踏板的差別。但最好稍微練一下音階暖手後再彈,以免自己狀況的關係誤殺忠良。而且要坐著彈,不要站著彈,以正確感受到電鋼琴給你的回饋。

 

最後,觸鍵與聲音二者是彼此搭配相輔相成的。只有美聲沒有良好的觸鍵,無法表現。只有好的觸鍵沒能對應細緻的琴音,也是枉然。因為我們彈琴,正是用彈出的琴音來調校彈奏的施力方式。琴聲不夠細緻靈敏,會誤導或扭曲我們彈琴的方式。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對初學者來說,過於靈敏的器材,恐怕控制起來倍感吃力,不見得能彈得更好聽或更易上手。如同初學桌球的人,若使用黏性非常好的球拍拍面,一碰旋轉球球就亂飛,心情恐怕好不起來。因此如果是給學齡前手指發育尚未完全的兒童練彈,是否要一步到位選擇標準重量琴鍵的琴款,也許先問問鋼琴老師的意見更好。不過,記得讓老師知道,學琴想走專業路線,或只是學個基礎彈彈流行曲增添生活樂趣而已? 老師的回答可能會因你的目標不同而有差別。

 

以上建議純屬學琴只有兩年的初學者的個人看法,就專業而言,居庸沒法跟原廠技術人員,鋼琴老師,鋼琴技師,或是專業銷售人員相比,但我提供的是一個買家角度的觀點,多少有可以參考之處吧? 至少,我沒有夾雜利益在裏頭。然而店家雖會參考你的需求,但通常是依據自己有賣的機種,好賣或好賺的程度,推薦你最合適的琴款。所以不同店家,往往會推薦你不同的琴款。相同店家也可能在不同時候推薦你不同的琴款。所以還是需要多方參考為宜。

 

建議讀者還是多多請教專業鋼琴老師,特別是本身也實際使用數位鋼琴的老師。當然也有些店家能提供很中肯的建議。還沒開始學琴的話,建議先學之後再買,不要先買後學,尤其千萬別選購那種買琴送教學課程的方案。但不一定需在鋼琴教室買,因為品牌機種不見得齊全,價格也未必最優。

 

性價比的觀念也許會深植您心,但買琴最好還是依據自己的需求。有人對尺寸與顏色不容妥協,有人對豐富音色需求高,有人在意音響性。這些,都難以金錢衡量其價值。無論如何,預祝各位買家都能買到滿意的電鋼琴。

 

arrow
arrow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