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年學琴者,不能放縱自己隨性學習,但也知道自己既無特別天分也非有可塑性的孩子,因此在學習與練琴的過程,不免有一種責任感襲上心頭。基於自己的「身份」,即使不能學得多好,至少在態度上也要守本分的練習,以免被老師當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是為了收取鐘點費勉強教導的雞肋學生。
在 youtube 或 Facebook, 不時見到少年少女展現他們驚人的鋼琴造詣。自嘆不如之餘,只能安慰自己是學興趣而非走專業的。勤能補拙,在鋼琴這門藝術的學習並不完全適用。
有時經過一段認真的練習後,老師會說這首彈的還不錯。或是練很久仍過不了時,老師決定放我一馬。無論如何,我不曾輕鬆的學會一首曲子。由於缺乏視奏能力,我很少能在上課時立即彈出新學樂曲的片段。或者即使老師對我練過的曲子示範如何改進,我也幾乎沒辦法當場跟著演練出來。總之,就是一個平凡的學琴人,居於中庸之普通人是也。
如果是被父母逼來學琴的孩子,可能上課只是應付,並不太關心自己學得如何。但若有興趣,或是自己想學的成人,肯定在意自己的學習進展。雖說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條件不同(天分,努力,起步多久,老師指導,環境限制等等),不能以相同的一把尺來訂出標準學習進度。但既然是人,自然關心學習成果,想知道自己相較於其他學生,到底屬於平均,超前,還是落後?差距有多大?不過,這種問題,問老師多半只會得到模稜兩可的鼓勵性答覆。即使是我這種有人生閱歷的成人,聽了依然一頭霧水,搞不清自己是哪一組。超前或落後那麼要緊嗎?當然也不是。但學得快學得慢,學得好學得不好,至少反應學習方法是否適當,努力夠不夠等等。無論如何,總比腦袋空空毫不關心的好。然而,即使關心,答案依然成謎。
若你的進度較快,可能只表示你練習的時間比他人多。反之若較慢,也可能只代表你的練習不足。就算你知道練習效率與成果不如他人,可能只會解釋成自己的鋼琴細胞不夠多,而且也不是吃什麼維他命或抓到寶就能改變。若真的練習成效高於他人,可能也只是因為成人的理解力較高,或過去累積的音樂素養較多而已。無論如何,自己都不可能是那種「未被栽培的天才老人」。就算我真是那種被埋沒的珍寶,到現在才知道,也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充其量是自己這輩子可能比同學多學幾首難一點的曲子,彈得稍好一些,自娛效果多一些而已。
當然,如果能夠學好難度更高的樂曲,代表自己能演奏更富表現力的樂曲,享受彈奏更高境界的音樂,也足以讓人滿足。說到底,人們在各方面的努力,不就是追求更高的境界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