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以後由於武漢肺炎橫行,加上股市因此大跌,搞得人心惶惶,終日關注相關新聞,排隊買口罩與備用品,很難靜下心來練琴。不過,我倒是利用空檔不斷 rip CD, 將自己的音樂數位化,方便日後聆聽。

 

自從買了 Soundgenic 音樂NAS之後,深深覺得自己的CD可以轉檔了。於是後來又去買了 Melco D100 (或在日本是 Dela D100)的專用光碟機,準備摩拳擦掌完整地 rip 自己收藏的 CD。

 

Soundgenic 用外接光碟機自動擷取的CD,會自動上網找曲目與CD封面,對用家來說非常方便。不過,有時封面會找錯 (曲目一般來說不會,但偶有分類失敗),然後,儲存在硬碟裡的目錄是以演奏家/歌手為單位排列,下一層才是專輯名稱。這種分法,對於聽流行音樂或爵士樂可能很適當,但對古典音樂的我很麻煩。因為我聽CD都是找某音樂家的某首曲子來聽,很少是找某演奏家的演出來聽。照 Soundgenic 自動排列的方式,我常常找不到我想聽的 CD。當然,還是可以用搜尋的方式,但總是討厭。我的CD也是照音樂家字母順序,合輯或流行爵士才是照音樂類型,然後演奏家/歌手順序排列。所以音質雖然覺得很好,使用起來覺得缺乏彈性不方便。

 

由於上述困擾,我又買了一台專用的 Pioneer 藍光燒錄機裝在 PC端,搭配免費的 EAC 與 Mp3tag 來擷取CD。用這方式可以有比較大的控制權,一樣可以先上雲端資料庫抓CD曲目資料與CD封面,但無論是 CD封面,檔案名稱與歸類方式,或者CD細目都可以編輯。但由於每次擷取存檔檔的資料夾路徑都得指定,所以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不過 rip 本身的時間往往比較快。而且,用 EAC 可以擷取 WAV 或 FLAC 檔。我選擇兩種都保留,反正硬碟空間很便宜。當CD封面在網路上找不到,我就自己掃描,盡可能讓這邊的數位檔封面與原始CD封面一致。

 

至於聆聽的話,若在客廳用 Soudgenic 接音響播放,我通常用手機+原廠免費的 fidata 軟體播放。但若是用平板或其他播放器播放,我會用 BubbleUPnP,這個可以選擇 renderer,於是我可以用手機(也可接藍芽喇叭)聽。等於我外出也可以設法連回家聽自己音樂資料庫裡的音樂,相當方便。

 

當然,對於串流族來說,直接聽 Spotify 或 Tidal 可能更方便,曲目更是取之不盡。不過,我自己聽過串流音樂的音質,不知為何覺得與CD很不同,不太習慣。所以截至目前為止還是比較喜歡聽自己 rip 的 CD 音樂。音樂再多,沒時間聽其實也沒用。你說是不是?

 

arrow
arrow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