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因為家裡事忙,天氣也冷,加上擔憂武漢肺炎傳染,哪裡都沒去,甚至連鋼琴也沒怎麼練。一早起床發現陽光普照,見到桌上的紅包袋,才想到今年是鼠年。四年前的猴年春節,正是我開始練鋼琴的時候。一轉眼四年就過了。

 

相較於多數人從小學琴,或是首先學習這個樂器,之後慢慢接觸更多音樂,喜愛音樂,進而了解音樂。我的過程可能與人相異,從小參加合唱團,又長期聆聽古典音樂,然後才學了短期的小提琴,民謠吉他,長笛,電子琴,薩克斯風,最後才算正式學鋼琴。學鋼琴之前,其實對於音樂已經有相當的了解,所以彈的簡易短曲到底想表現什麼大概也都知道,只是彈不好。也算另類的與眾不同吧? 但也許該說,每個人都有他獨一無二的一面才對。

 

相較於多數樂器,鋼琴沒法變化音色,只能控制音量。然而彈奏單音容易,聲音能聽。而且音域寬廣,彈奏介面單純,可用雙手同時彈多個音,讓它成為可發出完整聲部的樂器,成為最受歡迎的獨奏樂器,也可勝任伴奏的工作,這是鋼琴的特色。但可能也因為難讓音色有較多變化,而且體積太大,所以難以在管弦樂團裡扮演重要的合奏角色。

 

之所以沒先學鋼琴,是因為過去從未特別喜愛鋼琴的音色。後來決定學鋼琴,也是因為以為學它比較不會有運動傷害。當然我也不討厭鋼琴。從小我就聽蕭邦鋼琴曲,貝多芬奏鳴曲,協奏曲等,只是我更偏愛聽小提琴曲,或管絃樂曲。比起前述的鋼琴獨奏曲,我更常從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室內樂或鋼琴協奏曲聽到鋼琴樂音。特別是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地位完全不亞於小提琴,甚至更難。所以我一直很好奇為何CD/唱片總是把小提琴家放在前面,彷彿鋼琴家只是陪襯的伴奏而已。不過許多其他音樂家的同類樂曲,以主奏樂器為主來表現也的確不在少數。

 

自從開始學鋼琴,才發現自己的 CD 收藏,鋼琴曲的比例偏低 (譬如以大陸書店鋼琴譜與其他樂器樂譜的比例來比較),因此開始補買一些鋼琴曲。只是鋼琴名曲也未免太多了些。以前以為舒曼沒什麼了不起的管弦樂作品憑什麼列入大音樂家之林,後來聽了他的鋼琴音樂才發現是自己以管窺天。蕭士塔高維契、普羅高菲夫、巴爾托克的鋼琴音樂也都別具特色。另外,學習曲目也難免包含一些較不知名的作曲家,更發現自己聆聽範圍實在狹窄有限,怎麼買也買不完,遂放棄收藏的念頭。改成去現場聽音樂會時順便買音樂家的CD,順便取得簽名甚至合照。人生時間極為有限,莫說練琴時間不夠,即便純欣賞音樂時間也不足。就隨性的聽吧。

 

回到鋼琴學習。學琴之初,本來想這把年紀了,學個五年應該已經是個了不起的目標,不料到今天學了約三年半,卻只是個看譜彈不出來,背譜也彈不出什麼能聽的曲子的尷尬境地。沒想到鋼琴這項樂器這麼難。唉,既缺天分又少苦練的毅力,只好承認自己不過是個尋常愛樂者而已。

 

arrow
arrow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