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家只有電鋼琴沒有傳統鋼琴,所以偶而會去琴房練琴。每當遇到很爛的琴時,真的一點彈琴練琴的興致都沒有。

 

所謂琴爛,還不是指有些鍵跳不起來或沒聲音,踏板沒作用等。而是指動作雖可以,但聲音很難聽,聽起來不像鋼琴的聲音。

 

鋼琴的每個琴鍵按下去所發出的聲音,都不是單一頻率的聲音,而是基音加一連串泛音組合而成的聲音(大部分自然界的聲音都如此)。理論上應該基音的音量最大,各泛音音量較小,這樣才聽得出基音 (比如中央 A = 440 Hz)。由於種種選材設計還有製造調整的關係,每台琴的泛音組合都不太一樣,不同廠牌的差異更大。像我這台 AP-700, 用手機的頻率儀App去量,柏林平台的琴頻率接近 440Hz, 維也納平台也差不多,但漢堡平台(也就是史坦威)竟然量出 660Hz,當場傻眼。660Hz 還不是 440Hz 的倍數,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原取樣音源的琴,低八度的A弦還有高五度的E弦跟著共振,造成 660Hz 音量最大?

 

無論如何,不同泛音的組合如果得當,就能讓人聽到悅耳的琴音。不同的組合方式也構成了不同的音色。只要能讓人聽了感到美,都是好的音色。但有些爛琴,不知是各頻率的音組合不當,還是根本參雜泛音列以外頻率的雜音,讓人聽了皺眉頭。有的是很悶,像鼻音,有的是很乾扁像生鏽的音,有的很薄很亮感覺沒光澤彈性,不知是否低頻的音量太小。有時則是高頻好像不見了,說不定還會讓人誤以為聲音較渾厚。如果只是少數幾個鍵某種力度發出這種音,也許還能讓人忍受,但若很多鍵的音都如此,往往讓人受不了。

 

我自己曾去試彈兩大牌鋼琴的直立琴,多數的低音聲音都不悅耳。有的店家是說因為直立琴弦不夠長,所以沒法產生比較好聽的低音。我自己的經驗是,要到平台2號琴以上,低音才會好聽一些。但當然,製出好鋼琴的要素很多,不是我這種外行人能理解。但只要比較一下一般市售的琴音,與音響播放CD的琴音,或是音樂廳的鋼琴聲音,就能知道差距絕對不小。

 

鋼琴如此,電鋼琴也一樣。高階跟低階琴相較,音色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計。我猜,高中低階電鋼琴的音源可以都一樣(否則成本增加,除非純用公式計算模擬),所以差別在於聲音資料庫大小,音源處理(數位訊號處理與A/D轉換),以及播放裝置(擴大電路與喇叭)。一樣的音源,可以不同容量格式來儲存。就有如用 192KHz 32bit 取樣與 44.1Kgz. 16bit (CD)的差別,或者更糟用壓縮過訊號的 mp3 檔案,如此聲音資料量大小差異很大,音質當然差別甚大。再來,聲音資料量越大,處理速度就需越快,等於需要高速運算的處理器,記憶體也需更大。其次,數位訊號轉成類比聲音訊號,也需要A/D數類轉換。好的CD唱盤,這轉換就比便宜的player好,所以播放出來的音樂更加動聽,失真更少。擴大機(電路)部分也類似,要得到好的輸出,就需更好的設計與採用更昂貴的元件。喇叭就不用說了,好壞大家都聽得出來。

 

所以,你能接受的電鋼琴音質,應該跟你能接受的音響播放音質差距不大才對。若你平常聽手提音響或手機接耳機的音質不佳,聽到的鋼琴聲音就那個樣,當然電鋼琴發出類似水準的聲音你也覺得OK,那當然購買或使用時,不需考慮太多關於音質的問題,也許觸鍵感覺與功能價格才是重點。但你若對聲音的音質有些要求,就不得不付出相應的預算,來獲得想要的聲音。

 

以YAMAHA 今年新發表的 6系列CLP來看,頂級的 685 售價比次一級的 675多了4萬元。我聽起來的感覺也是 685 音色比675好多了 (雖然跟真鋼還是有差別)。問題是多了4萬,幾乎多了4,5成的費用,值得嗎?

 

不妨從音響的觀點來看,你覺得 5千元 與 4.5萬元能否買到不同等級的音響? 答案應該很明顯。如果你把電鋼琴打開看內部構造,我想你會同意,零件成本大部分都已被鍵盤機構與外觀材料給吃掉了,能留給電路板與喇叭的成本已經非常有限了,若不考慮研發成本,以675來說,我覺得光是零件與製造成本,絕對不到5000元。尤其是喇叭,更不可能採用什麼高級的單體。市售有口碑的喇叭,隨便一對售價都高過 685的訂價。

 

所以若 685 比 675, 即使只有擴大機與喇叭改善,沒有其他額外加強,只要物有所值,絕對值得多投資這4萬元。其他品牌的旗艦機與中高階款式,於此也都有明顯差別。

 

當然,要不要買更高階的琴還是跟您的預算有關,但也跟您對聲音的要求多高有關。如果您堅持琴音的品質,那麼最好寧缺勿濫,否則買了之後可能會很痛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鋼琴 電鋼琴 琴音
    全站熱搜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