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網路上看到的王羽佳演出,技巧卓越,熱情奔放,讓人聽了血脈賁張,所以期待2017/1/13這場音樂會很久了。只是選擇巴爾托克的第一號,讓我有點皺眉頭。這首的旋律性實在低,現代感相當重,連我這個「資深」樂迷都感到吃力。如果改選第二號演出,可能更受觀眾歡迎吧?

 

怕聽不懂,所以音樂會前至少聽了十幾次CD,希望能掌握作曲家的樂念為何,可惜還是聽不懂。似乎是把鋼琴當作打擊樂器來演奏,所以旋律感很少。第一樂章像是奏鳴曲式,但聽起來又像是有鋼琴參與演出的交響曲。第二樂章弦樂幾乎聽不到,主要是鋼琴與打擊樂器唱和。第三樂章連曲式都聽不出來,一開始出現的主題,只有在結束前再現,實在不太像輪旋曲。

 

到現場發現定音鼓與各種打擊樂器都跟鋼琴一樣擺在最前方靠近觀眾之處,擺明這首曲子其實是將鋼琴當作打擊樂的擊樂協奏曲。不過,基本上還是以鋼琴為主奏樂器,只有第二樂章才是由幾個打擊樂器擔當重任,樂曲幾乎變成打擊樂五重奏。

 

王羽佳彈得棒極了,準確無比,爆發力強。年紀輕輕,琴藝如此精湛。果然跟運動一樣,具有絕佳體能狀態的年輕人最適合演奏富高度技巧性的樂曲。NSO的配合也相當到位,儘管曲目困難,各種樂器聲音因此起彼落,卻顯得交錯有序,無雜亂無章之感,似乎要與主奏鋼琴一別苗頭。儘管樂曲沒什麼旋律感,但能卻把聽眾吸引的目不轉睛。可見音樂本身不一定只能依賴動人的旋律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這次演出令人驚訝的是她不但視譜演出,還是自己翻譜。樂曲飛快之處還騰得出手來翻譜,實在不可思議。我猜應該不是音樂廳不願派人幫她翻譜,而是她想自己翻譜,不然就是音樂廳派出的人員讓她不夠滿意。

 

這次坐在第四排正中央,王羽佳的手腕剛好被鋼琴擋住,十分可惜。應該在往左移幾個位子更好。不過,正中央的音響效果很好。聽協奏曲時覺得後方樂器聽不太到,但到了蕭士塔高維契的革命交響曲時發現管樂都聽到了,果然是被鋼琴擋住了。由於坐在前排,琴音的比例夠,覺得鋼琴聲音能與管弦樂團抗衡,實在難得。看來日後聽高強度的鋼琴協奏曲,還是盡量坐靠前一點的座位為宜。

 

無論如何,這是一場精采絕倫的演出。現場聆聽,也讓人感受到巴爾托克這首鋼琴協奏曲的特殊魅力。真要說有什麼遺憾之處,就是沒有安可曲的演出。也許是這首曲的演出難度高,王羽佳彈累了。也可能是第二天仍要再演出一場,需及早休息保持體力。

 

這次順便買了王羽佳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與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現場演奏會錄音CD。封面照片穿著十足搶眼,化了濃妝的她說真的我還真不那麼欣賞。後來聆聽CD之際才發現竟然該演出竟然是由委內瑞拉的 Simon Bolivar 交響樂團協奏。但聽起來樂團演奏的水準很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沒想到中美洲的生活水平不算高,古典音樂的水準竟然不輸東亞。但也許完全是被自己的刻板印象誤會,中美洲被歐洲移民統治與影響數百年,其實遠比東亞更久,所以音樂水準高出東方也不足為奇才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會
    全站熱搜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