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時間練琴,一開始多半是練哈農,這應該跟一般學琴者差不多。哈農有前面的練習曲,以及後面的音階琶音。有些人只練音階琶音,我則還在基礎階段,所以前面練習曲先練過,加強手指鍛鍊後再練音階。畢竟音階琶音比較困難,考音樂系主修也都考音階,可見它的重要性。

 

哈農練完後就是練樂曲。當然有練習曲的徹爾尼,也有旋律性強的樂曲 (我還沒有專練技巧的教材)。既有新指定待練的曲子,也有練過被老師要求改進的舊曲子,外加自己想彈的曲子。雖然我喜歡先加強舊曲再來熟悉新曲,但經常因此沒能保留足夠時間給新曲,因此,若完全沒有練琴計畫隨性練,往往在回課時會發現老師教的曲子沒時間練或沒練好。因此,儘管不見得有辦法完全依計畫行事,有得遵循的話效果比較好。那該怎麼訂練琴計畫呢?我通常是這樣訂的。

 

1. 先練習下次上課要驗收的曲子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下次上課要驗收的曲子,不就是這次上課教的內容嗎?一般來說是的,但我用的教材比較多本。除了哈農,還有四本。四本所教的內容,難以在一週之內練完。就算能練完,上課時老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指導。以我的狀況來說,除了哈農,約莫只還有時間指導一本到兩本教材的曲子。因此練習時,先練習下次回課時想讓老師驗收通過的曲子,比較能確保進度持續向前走。

 

2. 先練新曲,還是舊曲?

通常如果舊曲已經練到八九成,我就先練新曲,因新曲通常較難,故需分配較多時間練習。但若舊曲只有練到四五成不上不下時,則需先練舊曲拼過關。否則新舊樂曲都練不好,日積月累越練越多首,將造成自己很大的壓力。

 

3. 時間不夠時

那就集中火力先完成部份該練曲目。特別是有自己克服不了的技巧的曲子。不過有時實在困難,怎麼練都克服不了時,不妨暫時放下。最短的路徑有時未必最容易走。但新曲就算下次回課前無法練成,也不妨大略練一下,可找出可能的疑難先請教老師,預先排除路障。

 

4. 有多餘時間時

可拿來複習,往前先預習,或是練些自己有興趣的樂曲。既然是多出來的,就隨著自己的心情走吧!雖說我們通常連上課指定的作業都來不及練完,但有時回課的指導較慢,導致有些曲子練好了卻沒時間上課,也因此沒有指定作業,這時就有多餘的時間。

 

5. 分手與合手

通常學習新曲時,我先把音符記號看清楚,可能的話再哼唱一下主旋律,然後分手各自試著用正確指法把音符慢慢的彈出來。分手時我通常先練主旋律的右手,但也可以先練左手再練右手,因為左手比較笨拙,旋律性通常也比較低,除非是很簡單的伴奏型態。彈左手時,如果記得右手主旋律,也可以哼唱或吹口哨一起奏出,如此一來儘管你只彈一部,但耳朵卻可聽到兩聲部,有助於掌握整首樂曲的聽感,也能強化左右手的配合。

 

6. 速度

單手稍微熟練之後就可提速,盡可能讓單手的速度達到譜上標示的速度,甚至更快一些。等兩手都熟練之後,再降速到接近指定速度進行合手練習 (FPP建議方式)。但若此法行不通時(比如有合手障礙),就降速合手練習。困難的手指動作往往需要先習慣,讓肌肉記憶住該動作,才有辦法加速彈。合手彈與單手彈,畢竟不太一樣。

 

7. 表情

通常每首曲子都有我們要學習的重點(難處),該處就是需要加強練習的地方。難處有時是比較彆扭的指法變換,有時是大幅度的跳動,有時是速度快,有時是力度,或觸鍵方式的控制等等,有時則是左右手的配合。這些都需要透過局部練習的加強來克服。等新技巧大致掌握,曲子能彈得順,速度也差不多OK之後,才有辦法進一步控制音樂的表情,慢慢讓曲子「能」聽。

 

8. 流暢性

即使自認為彈得還不錯,每當在老師面前彈奏,往往會卡住或不流暢,也會被指出許多需改進的缺點。其實彈得不流暢通常就是練習不夠造成的。但練習多久才算夠呢? 只怕永遠沒有盡頭。通常曲子的重點若有掌握到,老師往往就會讓這首樂曲通過了(可能因老師而異)。我自己的經驗是,兩頁左右且帶有一些新技巧的曲子,若想練到流暢,最起碼都要百遍以上乃至數百遍的練習。一首曲子如果沒法照正常速度正確地連續彈奏三遍,往往就是練得不夠熟容易出錯或停頓下來,自然難以彈得流暢。

 

鋼琴或其他樂器的彈奏,大概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的進步吧?不用費神去推測還要多久才能升級或練下一本教材。勤練勤問,時機成熟時就會過關升級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鋼琴
    全站熱搜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