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練琴,聽音樂會實在輕鬆多了,還能從欣賞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實在值得多多參與。在國家音樂廳現場聽到史坦威的漂亮琴音,比對自己家裡的電鋼琴聲音,差異果然不可以道里計。看到鋼琴家在台上揮灑自如,只能苦笑自己先練一萬個小時再說。

 

我一直喜歡弦樂木管的音色,比起來鋼琴音色還略遜一籌。但歷代音樂家幾乎都是鋼琴家,也都為鋼琴作曲,可知這項樂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多數其他樂器無法像鋼琴一般,同時發出多個聲音。而這卻是音樂的要素之一:和聲 (當然多旋律的對位對音樂表現也很重要)。也就是說,鋼琴能比其他樂器,表現更多音樂的可能性。所以,不管是不是最喜歡鋼琴,這項樂器都值得愛樂者學習與彈奏。

 

聽現場音樂會的另一好處,是可得知與音響所發出的罐頭音樂有何不同。單純鋼琴音差別也許還不算大,但室內樂至樂團的差距就逐步擴大了,有時甚至連樂器音色聽起來都不太一樣。以現場的聲音來判斷音響的聲音,應該還算OK。更何況,國家音樂廳用納稅人繳的稅金蓋得那麼富麗堂皇,不時去享用撈本一下,心情多愉快啊?

 

像昨天在音樂廳聆聽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就發現現場的聲音與CD不同,鋼琴聲音其實是被樂團壓制的,樂團似乎也有點刻意壓低音量來配合。而且,大提琴低音提琴居然配置在左側(前排還是第一小提琴),右側則是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的配置方式(孤陋寡聞,請見諒)。多半從左到右是小中大低音提琴,不然就是 小1,中,大+低, 小2 。不過,法國號昨晚表現不太理想,聽得提心吊膽,好像已經很久沒遇到這狀況了,不知是否首席缺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會
    全站熱搜

    居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